我系青年教师参加第39次南极科考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17 15:35 作者:李哲萱 浏览量:2084

2022年10月31日至2023年4月6日,我系青年教师刘兆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选派,参加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本次考察是第三次实施“双龙探极”,刘兆博士乘坐“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对南极中山站及周围区域进行地质考察和采样,并乘坐“雪龙2”号考察船返回国内基地码头,圆满完成任务。

本次野外地质考察主要是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南极茹尔群岛超高温麻粒岩的变质P-T轨迹及大地构造背景”,项目负责人为我系仝来喜研究员。刘兆博士担任项目执行人,在本次考察中他和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光高博士协作,对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和距离中山站大约90 km的茹尔群岛进行野外地质考察,同时参与对西福尔丘陵(距离中山站约120 km)的考察工作,共计获得岩石样品约400 kg。茹尔群岛和拉斯曼丘陵作为东南极普里兹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泛非期(~530 Ma)构造-热事件的广泛影响,并可能含有格林维尔期(~1000 Ma)构造-热事件的重要信息。通过对该地区超高温麻粒岩及其围岩开展变质作用的研究,可以为冈瓦纳超大陆在东南极的形成聚合过程提供制约。

刘兆博士曾参加过第33次南极科考(2016.11-2017.04),本次是他第二次参加极地考察。在南极进行野外地质考察需要在外连续多日的宿营,需要对大量的装备物资(例如宿营装备、电瓶、炉子、气罐、冰镐和个人野外装备等)和生活物资(包括食物和饮用水等)进行统筹安排,以便符合海豚直升机运输过程中的配重要求。极地工作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天气情况,工作地的气象条件不仅影响工作安全,更是直接关乎直升机的起飞和返航,据悉,他们通过铱星电话每日两次与中山站联系,了解天气情况,但是南极大陆天气情况瞬息多变,他们在工作期间仍然遭遇了2次较强降雪和多次大风天气,最大阵风风力为8级。

刘兆博士表示,第39次南极考察队领导和中山站领导及队友为其野外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本次野外考察还得到了直升机机组提供的无私保障、气象预报人员和报房工作人员给予的气象和通讯保障,同时感谢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和国际合作部对本次考察工作的帮助与支持。

图1  与雪龙号考察船合影

图2  与中山站合影留念

图3  野外工作照片

图4  海豹和企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