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MORE+

研究成果

MORE+
板块俯冲可将洋壳和浅表沉积物输送至深部地幔,从而深刻影响幔源岩浆源区的物质组成。揭示这些再循环地壳物质在幔源岩浆源区中的赋存形式对于理解幔源岩浆组成多样性的成因及地幔动力学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我系早期生命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波兰科学院、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国地质调查局、德国巴伐利亚自然历史博物馆、日本东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多个国际研究团队,在陕南宁强中奥陶世地层中发现两种新型黑珊瑚化石—纵脊硬黑珊瑚(Sterictopathes seirus)和硬黑珊瑚未定种(Sterictopathes sp.)。
地球深部的化学组成是地幔地球化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前人通过对洋岛玄武岩(如Pitcairn岛、Tristan-Gough群岛等)的研究识别出EM1型富集地幔端元,这些玄武岩以极低的206Pb/204Pb和143Nd/144Nd比值为特征,但由于地幔柱的整体熔融程度较高且大洋岩石圈厚度较薄,洋岛玄武岩的EM1组分特征在岩浆形成过程中容易被稀释,传统的地球化学手段难以识别,其成因始终存在争议。
“没有水,就没有花岗岩” 强调了水对于花岗岩和大陆地壳形成的不可或缺性。而紫苏花岗岩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花岗岩,多被认为形成于无水环境,常见于前寒武纪麻粒岩相变质地体中,是下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