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 旧网站

彭苏萍院士做客我校“杨钟健学术讲座”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14 14:26 作者:魏保民 浏览量:3715

 

11月12日,由我校党委组织部、科技处、科协主办,地质学系承办的“杨钟健学术讲座”第一百三十二讲在太白校区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教授应邀来校为师生作了题为“面向2035的能源与矿业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报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赖绍聪代表学校致辞,并向彭苏萍教授赠送了“杨钟健学术讲座”纪念牌。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地质学系师生代表听取了报告。

彭苏萍院士从介绍能源与矿业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需求出发,分析了国内外能源与矿业工程科技发展形势,论述了2035年中国能源与矿业发展愿景与工程科技需求。他结合国家能源与矿业工程科技优先发展主题,对2035年可能出现的能源与矿业工程科技技术进行了展望,并就该领域可能出现的颠覆性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报告最后,彭苏萍院士提出了能源与矿业工程科技2035年发展战略目标与对策,并提出了措施建议,希望西北大学在未来能源与矿产工程科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报告结束后,彭苏萍教授与在场师生分享了他丰富科研经历,报告引来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彭苏萍(1959.06.15-)矿山工程地质与工程物探专家。江西萍乡人。1982年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本科),1988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公共安全〉专题组副组长,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能源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公共安全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国家“653工程”煤炭地质与测绘领域首席专家等。

  他发现煤层砂岩顶板变薄尖灭带是顶板灾害易发区,建立了煤层顶板稳定性地质预测技术与方法。率先开展煤矿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建立了以野外采集评价技术、三维地震可视化解释与反演技术、纵横波联合解释技术为基础的煤矿高分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体系,首次达到700米深度勘探精度达到查明≥3米断层的技术水平,并在煤炭企业广泛推广应用。上述两项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均排名第一)。研制开发出具自主知识产权的矿井地质雷达和多波地震仪装备并在煤炭、交通和军事阵地探测中推广应用,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一)。研究和初步建立了煤层气富集区地震探测技术并在煤炭企业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均排名第一),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获国家软件版权6项,发明专利7项,出版专著4本(其中1本由Springer出版)和百余篇论文。

  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